1.企業收購的流程

離岸公司賬戶在資金匯入匯出上有什么規定企業收購的流程大致如下:
企業收購基礎工作階段:1、制定公司發展規劃;2、確定收購目標企業;3、搜集信息,初步溝通,了解目標企業意向;4、談判確定基本原則,簽訂意向協議;5、遞交立項報告;6、上報公司;7、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待得到同意的批復后進入具體收購業務流程階:8、盡職調查;9、盡職調查報告報公司;10、審計、評估;11、確定成交價;12、上報項目建議書;13、并購協議書及附屬文件簽署;14、董事會決策程序;完成后進注冊變更登記階段:15、資金注入;16、辦理手續;17、產權交接;18、變更登記。
2.企業收購和企業并購有什么不同

離岸公司可規避哪些稅收Acquisition(收購):指企業A的所有事業完全被收購進入到B企業的事業范圍內,A企業會不存在。
企業收購Merger(并購):指企業A與企業B按一定出資比例合并成為C公司。
還有兩個就是:事業并購 和 事業合并
事業買收:是指A企業的某個事業被B企業買收。
事業合并:指A,B兩企業,各拿出一個相應的事業,使其合并成為一個跨企業的事業體。
3.怎樣規避企業收購兼并中的稅收風險

離岸公司注冊能得到哪些便利企業兼并收購主要存在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兩種主要形式。
企業收購資產收購的形式相對股權收購運作要簡單的多,拿錢買資產就是了,但實際情況根據我多年的企業兼并經驗也不是這么簡單,也要考慮資產的狀態,尤其被兼并對象普遍存在以下情形:比如說是否有權處置的人進行處置,資產的權利是否存在瑕疵(共有狀態,司法查封,權利限制有如設定了抵押,質押,被他人留置,他人享有對資產的優先受償權等等。國有企業也要考慮國資委等有關管部門的意見。采用資產收購的形式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不能享受被兼并對象連年虧損所得稅的減免優惠,并且資產轉移,尤其是房地產轉移要支付一筆不菲的稅款,稅負是各地的規定有所不同,一般占到被收購企業資產額的8%左右。
相當于資產收購而言,股權收購因收購方取得了股東地位因而有效的避免了資產轉移而節約了一些稅收成本,也能享受被兼并對象虧損原因政府給予的所得稅減免。企業收購如果單純的說就稅收問題的規避,應當盡量避免資產類收購,股權收購的稅負比較少,稅收成本只有稅負極低的印花稅。相對于資產收購,股權收購運作復雜,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收購方要對被兼并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并且收購方不容易發現被兼并方的隱性債務,比如說被兼并方對其他經濟主體提供的保證擔保,沒入賬的對外欠款等等。
總之,兼并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對兼并對象的資產整合,財務整合,稅收整合,人力資源整合,銷售市場整合等等。至于采用資產收購還是股權收購,要按被兼并對象的客觀情況進行綜合考慮。